扎根社会实践,让嘉绒文化落地生花
为传承嘉绒藏族文化,保护家乡文化遗存,增强民族认同,1月28日至2月10日,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白雪映嘉绒”实践团队在四川凉山进行走访、调研、学习和考察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寺庙、藏寨、传统手工艺作坊等文化场所,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嘉绒文化的文化遗产。我们深知这些画面不仅是对当下的记录,更是对嘉绒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永不褪色的守护。接着我们设计线上线下普通话普及程度调研问卷,并设计结合当地特色的普通话学习册,将藏汉双语对照、生活常用词汇、趣味对话等融入其中,随后在社区等地分发我们还邀请了当地人向团队成员传授嘉绒传统技艺,如藏服刺绣、锅庄舞等,促进团队成员对嘉绒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最后我们将考察丹巴县的农业、畜牧业等产业发展现状,与当地农户和企业交流,了解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线上调研工作分为以下三种:
-
设计涵盖嘉绒文化认知、传承现状等方面的问卷。从线上调查问卷的数据可以较为明显的看出,大部分人对于嘉绒文化是陌生的,可见嘉绒文化在大众视野中并不受关注。这也引发了实践团队对嘉绒文化保护的担忧。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人也认为对嘉绒文化的保护主要困难就在于知晓度低,难以引起大众关注。不过可喜的是,问卷的参与者们对嘉绒文化的特色十分感兴趣,并且大多愿意参与进相关的活动中去。于嘉绒文化的社交媒体与在线社区监测报告。调查对象为微博等平台参与嘉绒文化话题讨论的各类用户,用搜索获取话题、帖子分析讨论内容与情感倾向。结果显示监测期话题讨论11360条,近期热度下行,其中民俗、歌舞受关注,正面评价源于魅力,负面集中在传承与商业化,主要问题在于内部传承体系差、传播缺新意,外部受多元文化冲击、文旅开发过度等。经分析,对策为传承融入教育、扶持艺人;传播借新媒体、打造IP;文旅科学规划、加强监管。了解了大众的看法和问题,嘉绒文化传承发展具有挑战,我们后续将持续关注。
-
调研嘉绒文化相关文献并分析总结。中国知网有1250篇嘉绒文化相关文献,其中255篇为CSSCI。期刊重点研究方向如下:语言与文字有311篇:关注嘉绒语特点、语音、语法、句法,以及与其他语言关系和演变。如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方言研究元音对应和历史演变;历史与源流有540篇:研究嘉绒藏族起源、形成、变迁及与其他民族关系,梳理文献和实地调查,还原历史,探讨其在藏文化体系地位;文化与宗教有278篇:聚焦文化符号、宗教信仰、民俗、传承发展,如研究民歌传承和宗教文化现象;社会与经济有351篇:关注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生产生活方式,探讨特定环境下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和适应;建筑与聚落有284篇:研究嘉绒藏寨聚落布局、建筑特点和技艺,揭示建筑文化内涵价值,如研究高碉建筑历史和本体特征。结果分析主要为以下两点:1.研究趋势与热点:历史与源流是研究最多的方向,社会与经济方向研究也较多,语言与文字、文化与宗教、建筑与聚落方向研究相对均衡,跨学科研究结合多学科方法,体现研究多样性和综合性。2.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部分方向文献少、研究深度不足,现代社会文化适应和变迁研究待深入,跨区域跨文化比较研究少。未来应加强跨学科合作,关注文化传承创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力度。最后,嘉绒文化研究领域广泛,体现丰富内涵和学术价值。未来研究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关注文化传承创新,为文化保护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持。(通讯员:毛玉瑶 仁青娜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