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瑞健未来RLab负责人:创新落地间歇性高低氧,科技化减重是未来趋势
2024年下半年,国内首家长寿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创企瑞健未来RLab实现间歇性高低氧设备的商业化量产,并因此亮相第七届进博会,引发关注,并获得《新华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关注报道。
间歇性高低氧设备到底是如何实现“无痛”减重的?所谓“细胞训练”的理论依据为何?设备的技术要点又在哪?近期,我们邀请到国内低氧科技应用“先行者”,瑞健未来瑞健未来CTO鲁博进行解答。
访问者:为什么低氧可以让人变瘦?
鲁博:低氧环境的本质是一种细胞训练,人在长期科学的低氧环境中,细胞会变得更强大,更有活性,从而实现代谢速率提升、脂肪氧化效率提高等。但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承受低氧的能力不同,所以需要一个既能提供低氧环境,又能根据人身体的实时反馈做精准调节的设备。
访问者:听起来像是“欺骗身体”的机制?间歇性高低氧技术是否存在健康风险?
鲁博:这不是“欺骗身体”,而是“训练身体”。我们的设计核心是“精准可控”,已经获得了10余项国家认证专利技术,包括两项发明专利。
访问者:与传统减重方式相比,科技化手段的优势是什么?
鲁博:传统减重依赖“意志力经济”——节食需要对抗本能,运动考验时间与体能。科技的价值在于“用确定性对抗随机性”。
间歇性高低氧通过量化氧浓度、时长、频率与代谢指标的关联,为用户生成个性化方案。举个例子:一位基础代谢率1200kcal的上班族,每周5次、每次60分钟的高低氧训练,相当于额外消耗一次慢跑的热量,且避免了膝关节损伤风险。
访问者:有人认为这类产品是“智商税”,您如何回应这种质疑?
鲁博:任何新技术都会伴随争议,但数据不会说谎。更重要的是,科技减重的本质不是替代传统方式,而是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有人享受跑步的多巴胺,也有人需要无痛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关键在于是否基于严谨的科学验证。
访问者:您提到“科技化减重是未来趋势”,能否展开谈谈行业未来的想象空间?
鲁播:全球超重人口已突破20亿,由此引发的慢性病成本高达万亿美元级。未来的科技减重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精准化,比如通过基因检测匹配个性化方案;二是智能化,设备与AI健康助手深度联动,实时调整策略;三是场景融合,比如将高低氧技术与睡眠舱、办公环境结合,让健康管理无缝融入生活。瑞健未来也没停止研发迭代高低氧设备,目标是推动其走向大众。
访问者:最后一个问题,作为技术掌舵人,您如何看待创新与商业化的平衡?
鲁博: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必须“双脚落地”——一只脚踩在实验室的严谨里,另一只脚踩进用户的真实场景。比如我们最初设计的设备重达200公斤,售价超20万元,显然无法普及。团队花了18个月攻克微型化压缩机技术和低成本空分膜研发,才将成本降低到家庭可接受范围。
真正的创新不是单纯的技术参数竞赛,而是让更多人平等享受科技红利。用中国的一句老话说:“良医不废寻常药”,健康科技的本质,是找到最普适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