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如何应对?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5-03-05
导读:病例回顾 患者王某,一场车祸导致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伴排尿功能障碍,入院诊断截瘫、脊髓损伤,遂护士遵医嘱留置尿管留置尿管以来患者常常发生尿路感染,遂医生下达医嘱,拔除尿管,间歇导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识链接 间歇导尿(Intermitlent Catheter

 

病例回顾

患者王某,一场车祸导致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伴排尿功能障碍,入院诊断截瘫、脊髓损伤,遂护士遵医嘱留置尿管……留置尿管以来患者常常发生尿路感染,遂医生下达医嘱,拔除尿管,间歇导尿。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知识链接

间歇导尿(Intermitlent Catheterization)是脊髓损伤后较为理想的膀胱管理方式,被众多指南推荐为膀胱排空的“金标准”。间歇导尿是一种不将导尿管留置于膀胱内,仅在需要时插入膀胱,排空后即拔除。并且间歇导尿可使膀胱间歇性扩张,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进行间歇导尿,擅自采用不正确的膀胱管理方式(如腹压排尿,漏尿等)导致膀胱压力升高,输尿管膀胱反流发生率达68%,肾积水发生率更高达81%,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脊髓损伤后因神经调节异常而无法正常排尿。正常成年人一天通常会分4—6次排出1500—2000ml尿量。故针对脊髓损伤患者则需通过每日4—6次的间歇导尿替代膀胱自主排空功能,使膀胱接近正常生理状态规律地充盈和排空,从而降低泌尿感染等并发症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开展间歇导尿前,通过尿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安全膀胱容量,以确定恰当的导尿时机,频次及导尿量。

                   image.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歇性夹闭导尿管,锻炼膀胱自主储尿、排尿功能。

3. 每次患者应自排尿后进行间歇导尿。导尿间隔时间取决于残余尿量,一般每日导尿次数不超过6次;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可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当每次残余尿量<100ml,连续三天时,可停止间歇导尿。

4. 由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膀胱管理计划,合理规律安排每日的饮水及导尿,告知患者尿量超过500ml时,应减少饮水量;尿量少于300ml时,则增加饮水量;且睡前3小时不饮水。饮水量包括水、汤、果汁、粥、麦片等所有饮品及米饭中的水分含量。

 

5. 护士详细讲解间歇导尿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在导尿过程中遇到阻力,切忌过度用力加压,应缓慢、稳定的持续加力,深呼吸或调整体位,经短暂时间的等待;在拔除导尿管时若遇到阻力,可能是尿道痉挛所致,应等待5~10分再拔管;插尿管时宜动作轻柔,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切忌用力过快过猛致尿道黏膜损伤。

6. 连续三天详细记录24小时排尿日记,以此确认日常导尿的最佳时机以及导尿次数是否需要再次调整。包括排尿时间、排尿量、尿液颜色及性状,以此反馈膀胱功能。

( 山西白求恩医院康复医学科 李朝霞  栗敏)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