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沈阳浑南“新瓶装旧酒”?警惕“阳光智园”乱象重演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5-03-06
导读:2月28日,沈阳市浑南区召开教育大会,宣布启动清风校园行动,其中校服采购清风行动因提出全区统一招标采购开发浑南校服APP全区公办校服统一款式等举措引发热议。官方称这一行动为教育服务性收费透明化的创新尝试,却在学校和家长群体中掀起一系列担忧。 技术

2月28日,沈阳市浑南区召开教育大会,宣布启动“清风校园”行动,其中“校服采购清风行动”因提出“全区统一招标采购”“开发‘浑南校服’APP”“全区公办校服统一款式”等举措引发热议。官方称这一行动为“教育服务性收费透明化”的创新尝试,却在学校和家长群体中掀起一系列担忧。

技术赋能还是成本转嫁?这笔账不经济!

根据《浑南区“清风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校服采购将通过“全区统一招标”筛选供应商,并开发专属APP实现线上定做、支付、退换货及满意度评价。每件校服配备二维码实现溯源,同时全区校服统一设计,仅以校徽区分学校,打造“浑南校服文化IP”。

在当前降费减负的大背景下,开发专门用于校服采购的 APP 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成本开支。开发一款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 APP,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软件开发团队的组建,到后期的维护、更新,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如果这些成本无法通过合理的途径消化,很可能会转嫁给学校和家长。学校在教育经费本就紧张的情况下,难以承担额外的 APP 开发费用。而家长作为教育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面临校服价格上涨等问题。

此外,即使 APP 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其实际使用效果和必要性也值得商榷。对于一些学校和家长来说,传统的校服采购方式可能更为便捷和高效,而引入 APP 可能只是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并未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根据浑南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底,浑南区共有公办中小学校35所、教师3776人,在校中小学生50848人。为5万多学生开发APP,并承担后期运维等高额费用,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经济账。

新瓶装旧酒”?“阳光智园”卷土重来?

部分家长对实际执行提出质疑。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长表示:“全区统一招标看似公平,但如果只引入少数几家供应商,反而可能形成区域性垄断。过去其他地区的‘阳光智园’平台就曾出现企业联合抬价、家长被迫接受高价校服的情况。”

事实上,打着“阳光”旗号的校服互联网管理平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演变出为借入驻平台干预校服采购,保护本地校服企业的情况,不利于公平开放的市场营商打造;甚至收取不恰当比例的校服款,损害校服企业和家长利益;平台上正规企业的产品被仿冒、维权难,导致校服产品难以跳脱低质低价的发展“怪圈”。

早在2018年,媒体对“阳光智园”校服采购收费平台做了曝光,揭露其实际操盘者是一家民营企业,借“互联网+”创新之名,行垄断敛财之实。据报道,全国16省市校服生产企业于2017年接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在指定时间点前必须入驻“校服互联网+管理应用平台”的“阳光智园”APP,否则将取消企业市场准入资格,不得参与本地校服招投标,学校也不得购买其生产、供应的校服。

虽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及时发布《关于中小学校服工作有关事项的说明》,澄清“阳光智园”校服互联网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并非“教育部平台”,并强调校服选购及引入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自愿原则,但校服市场关于采购平台的负面新闻时有曝出。例如去年6月,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发布“中小学校服互联网管理平台服务公开招标中标公告”,随后去年下半年,石家庄市多所学校发布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在“阳光智园”的APP进行购买校服。后因家长抵制、媒体曝光,加之区域内教育反腐,这一事件不了了之。

警惕隐蔽转嫁,家长学生意见不容忽视!

比较浑南校服APP与“阳光智园”,两者在技术架构上极为相似:都强调线上采购、资金监管等功能。然而,如果区级招标过程缺乏透明度,或准入标准偏向特定企业,仍可能造成“区级垄断”。此外,统一款式虽减少了攀比,但也剥夺了学校个性化表达的空间,与当前推崇的美育浸润行动相悖。

尽管浑南模式尚未提及抽成比例,但“电子身份证”等附加功能的开发、线下门店的运维等新增成本,最终会通过产品定价转嫁给家长。这种隐蔽的成本转嫁比阳光智园的直接抽成更具迷惑性。如果浑南承诺的“智能推荐”“溯源管理”等功能执行不力,可能会重蹈“设计生产依赖企业,平台坐享其成”的覆辙。所谓的文化IP打造,可能演变为变相的品牌溢价。另一方面,参考“阳光智园”,校服生产具有周期性,如果平台资金监管不到位,可能会引发更复杂的金融风险。

校服互联网管理平台并非万能良方,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不容忽视。长期以来,校服的购买者家长和使用者学生对校服采购并无参与权、决定权,甚至没有知情权,易滋生腐败现象。校服采购既然是家长掏腰包,就要让他们“用脚投票”,增加家长、学生在校服采购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以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来促进各地校服质量提升和采购公平,切实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打着“信息化”名义的直采平台、收费平台,无疑是为自由交易再加一重壁垒,以“简单粗暴”的狭隘化监管代替科学管理、以“平台直采”的技术动作替代阳光透明的家长诉求,更是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长远来看,校服行业需要匹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严禁垄断行为,促进良性竞争,实行品牌化管理,保护知识产权。校服采购过程还需政府、学校和企业以学生利益为重,将校服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和家长,利用市场机制满足实际需求,共同推动校服行业向善向美;从而以美育浸润学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