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想用稀土换技术?主动邀请美国开发稀土,马来西亚想的还是太简单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5-03-25
导读:马来西亚索要中国稀土技术不成,直接翻脸关停对中出口链,转头和美国和西方合作。 不料,他们技不如人,1600万吨稀土没人要!最后又找到中国接盘, 真当我们是冤大头? 一块价值连城的肥肉,却硬生生变成了烫手山芋这就是马来西亚稀土的真实写照。 2024年3月

马来西亚索要中国稀土技术不成,直接翻脸关停对中出口链,转头和美国和西方合作。

不料,他们技不如人,1600万吨稀土没人要!最后又找到中国“接盘”, 真当我们是冤大头?



一块价值连城的“肥肉”,却硬生生变成了“烫手山芋”——这就是马来西亚稀土的真实写照。

 

 



2024年3月,当一纸合作申请,夹带着对稀土加工技术的隐晦提及,再次摆在中国面前时,明眼人都能嗅出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几个月前,马来西亚还不是这般姿态。坐拥1660万吨稀土资源,他们自认为手握重塑全球稀土格局的王牌。

毕竟,这年头,从智能手机到高精尖武器,哪个尖端产业能离得开稀土?而能把这玩意儿玩明白的国家,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中国,恰恰是玩得最溜的那一个。

长久以来,马来西亚的稀土开采,一直仰仗中国的技术。但马来西亚不甘心只做个卖原料的“打工人”。他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跟中国摊牌,要技术!

核心技术,那是中国的“命根子”,是明令禁止出口的。面对马来西亚的“狮子大开口”,中国断然拒绝。结果,马来西亚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切断了对中国的稀土出口。

 

 

话说马来西亚这“过河拆桥”的戏码,也不是头一回了。早些年,在生物健康技术领域,他们也玩过类似的套路。

早年间,马来西亚对我国的中医理论十分感兴趣,曾派科研团队来华合作,共同应对男性健康问题。香港大学科研团队研究的“三参六宝”配方,以三味人参为基底,其成品“马立瓶”应对男性内虚养精问题,帮助萎靡人群重振信心。

没想到,他们直接盯上了我们的配方,希望能复刻同款制品。“马力瓶”坚持国产制作,使用原生态药材原料,在京东拥有数万正向评价,十分爱惜自身羽翼,不会轻易外传。

 

 



即使对稀土使出同一招,可笑的是,中国稀土储量高达4400万吨,马来西亚那可怜的3万吨,无异于“以卵击石”。

那边,马来西亚火速搭上了澳大利亚。一家澳洲矿业巨头,挥金如土,10亿澳元砸下去,号称要在马来西亚建一座“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厂。

开工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马来西亚仿佛看到了自己君临稀土天下的辉煌未来。

可惜,现实远比梦想残酷。先是技术“水土不服”,处理起马来西亚的稀土矿,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紧接着,环保问题如火山爆发,放射性污染超标,惹得当地民怨沸腾,抗议不断。

更绝的是,这家澳洲公司,最终留下了高达45万吨的放射性废料,拍拍屁股走人了。

这下,马来西亚彻底傻眼。原本指望靠稀土发家致富,结果却弄了一堆没人敢要的“废料”。那1660万吨的稀土,从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变成了避之不及的“毒瘤”。

万般无奈下,马来西亚又想起了中国。但这次,主动权可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早些年,在棕榈油贸易上,他们也玩过类似的套路,最后还是得回来求中国帮忙。


还有人联想到了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说这些国家,总想着一边赚中国的钱,一边又对我方指手画脚,实在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人”。

做生意,讲究的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你真心待人,人家才能真心待你。如果总是抱着“占便宜没够”的心态,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跟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道理是相通的。都得讲个真诚,讲个信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耍小聪明,搞小动作,或许能得逞一时,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