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内 > 正文

吴以岭教授分享微血管病变防治策略,用脉络学说守护人体“生命线”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4-05-24
导读:血管被称为人体的生命线,相当一部分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血管,特别是微血管的病变密切相关。那么,应该如何防治微血管病变,守护人体生命线呢?吴以岭教授指出,中医的脉与西医的血管概念具有同一性,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循环。为此

血管被称为人体的“生命线”,相当一部分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血管,特别是微血管的病变密切相关。那么,应该如何防治微血管病变,守护人体“生命线”呢?吴以岭教授指出,中医的“脉”与西医的血管概念具有同一性,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微血管、微循环。为此,吴以岭教授勤求古训,传承创新,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来防治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是全身系统性病变,是国际医学界的难题,是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这些疾病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的关键因素。在脉络学说的指导下,吴以岭教授主持完成了“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和“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两项国家973计划项目,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系统揭示了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及治疗规律,建立临床辨证、诊断标准、用药规律,并提出“孙络-微血管”是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的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形成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的系统理论。

吴以岭教授团队对3.3万多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首次揭示微血管病变是以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核心和启动因素,血液成分和神经体液共同参与,脏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损伤,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实验证实,通络药物对高危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斑块内微血管滋生、心律失常微血管损伤、心力衰竭微血管损伤等微血管病变均有显著干预作用。

此外,吴以岭教授团队在脉络学说的指导下,还研发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芪苈强心胶囊等创新中药,并开展了大量循证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2023年10月,一篇通心络的研究论文在全球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出,研究结果显示,创新中药通心络可显著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30天及1年临床预后。同时该研究还获评2023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研究、中国十大医学研究、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十大亮点。2024年3月,《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内容覆盖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多种疾病类型和患者群体,并对通心络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治疗中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推荐。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920例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成果在心血管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引起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其中,“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完成芪苈强心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3119例临床循证研究。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联合标准化治疗降低慢性心衰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较对照组下降22%,为改善慢性心衰远期预后提供有效治疗药物,该研究获评“2023年度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十大亮点”。“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可降低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房颤复发风险40.4%,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研究结果的发布,为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治疗策略,给患者预后带来了新希望。

由此可见,吴以岭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中医脉络学说在现代医学中的独特价值,揭示了微血管病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还研发出了一系列创新中药,并赢得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为全球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