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孟繁春 传承华夏骨伤医学 续写中医正骨发展
——记北京仁济骨伤诊疗中心主任 孟繁春
中医骨伤科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中医药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发展是骨伤科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给骨伤科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中医传承者,不仅要熟练掌握精湛的医术,更要时刻铭记“悬壶以济世”的职业目标。短短5个字高度概括了从医者共同的梦想,也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践行追逐。
北京仁济骨伤诊疗中心主任孟繁春在中医骨伤科这条道路上已经探索了几十年。他穿上白大褂,倍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敬畏生命,无关乎贫贱富贵、长幼尊卑;为医者应努力研学,使自己“医术精湛近乎仙,心地善良胜于佛。”尽全力抚平伤痛,用医术仁心传递世间情谊。
投身杏林,传承中医之精芒
作为新时代的中医参与者、继承者、发扬者,不仅要学习传统理论,还要掌握新科技技能,服务患者。今年62岁的孟繁春,从15岁起,就一直跟随自己的父亲孟庆麟教授,研学医治各类骨伤科患者,至今已有40余年。期间遇到的每一个患者,孟繁春主任都像对待自己第一个病人一样,尽全力为患者解除病痛。
环顾门诊四周,墙上许多上世纪的照片,多是集体合影,展示了孟庆麟老院长回家乡创立北京市潮白河骨伤医院的成就。为家乡父老治疗骨伤病。并作为讲师,协办和主办了为来自各单位和地区的骨科系统的骨伤、骨科新技术学习班等十余期。1994年,孟庆麟老院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依托老院长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仁济骨伤诊疗中心在骨科软组织伤病系统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健全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治疗时间、护理、治愈标准等一套完整的体系,孟繁春主任近年来带教国内外进修、研修人员50余名;并参与编写《软组织伤病手法治疗彩色图谱》,此书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科技图书。
技艺精湛攻顽疾,医德高尚美名传
“很多病人都是通过介绍来这看病的,”孟主任说道。来院治疗的每一位患者,我们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式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案,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手段、方法为患者尽快康复为主导,服务每一位患者及家属。
“忙得时候,连饭也吃不上!”孟主任笑着说“我就爱吃馒头干,方便还不伤胃。”为了给骨伤痛患者送去“及时雨”,我们一直努力学习前沿新技术,“对患者来说,临床医生提高技术和服务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为的就是让就诊患者受益,早日康复。“博学而后为医,厚德而后为医,谨慎而后为医”,三句箴言饱含医者之道。也始终贯穿着孟繁春行医生涯,中医之道,精芒在于心,心正药自真。
个人简介:孟繁春,男,62岁,自幼随父孟庆麟学习骨伤科软组织伤病治疗操作,经中西院校系统学习。曾任北京市潮白河骨伤科医院六病区(45张床位)科主任数年,95年晋升主治医师职称,97年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带教讲师,集临床诊疗、研究、教学于一体。
专业擅长:一、颈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严重骨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二、颈、腰椎病手术后复发避免再次手术的诊疗和康复治疗。三、软组织游离松解术柔性整骨手法,增加神经游离性练功疗法。
继承、发展中医骨伤医学,以中医哲学辩证思维为纲,论治为目。促进、实现以治疗伤病为目的的多种诊疗方法,中西医二者相互促进、融合、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