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时局 > 正文

新华社《高管信息·山东》点赞淄博市鲁山林场!多措并举打造“生态高地”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3-10-09
导读:近日,新华社《高管信息山东》(2023年第35期,总第367期)刊发文章《淄博市鲁山林场多措并举打造生态高地》,对淄博市鲁山林场坚守林业初心,践行两山理念的鲁山路径进行报道。 新华社信息济南讯 实现国有林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质量是关键。近年来,

近日,新华社《高管信息·山东》(2023年第35期,总第367期)刊发文章《淄博市鲁山林场多措并举打造“生态高地”》,对淄博市鲁山林场坚守林业初心,践行“两山”理念的“鲁山路径”进行报道。

新华社信息济南讯 实现国有林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森林质量是关键。近年来,淄博市鲁山林场聚力打造“鲁山绿·党旗红”基层党建品牌,共抓森林大保护,扎实开展森林质量提升,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森林保护体系建设,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蹚出“鲁山路径”。

坚守林业初心 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淄博市鲁山林场地处鲁中腹地,东西长22km、南北宽15km,经营面积6.48万亩,域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生态区位重要。

1958年建场初期,林场森林覆盖仅12.3%。第一代林场人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抢抓雨季造林有利时机,挖坑栽树、补植管护、封山育林,历时11年,为6万余亩荒山秃岭披上了浓浓绿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97.5%。2019年,被授予“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树种上了、成活了,就得管护好,让它们长大成材。面对护林防火、林业病虫害防治、幼林管护、绿化提升、林木良种繁育等主责主业,林场干部职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林一代造林、林二代护林、我们这一代要经营好森林,只有营造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筑牢鲁中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实现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淄博市鲁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李兵说。

国有林场如何保护好经营好森林?开展森林抚育、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是关键。

林场党委践行“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依托自身人才技术优势申报成立了淄博市鲁山林场林业调查设计队,科学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提出了生态服务为主导、建设复层混交异龄林的可持续森林经营目标。

针对林场纯林多、混交林少的特点,2011年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森林抚育试点。近年来,鲁山林场累计完成森林抚育、森林质量提升面积近8万亩,区域林分结构和林木生长环境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森林抚育数据和做法,编制的《油松、刺槐人工林抚育成效研究》获得原山东省林业厅科技成果二等奖,为其他国有林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如今,林场活立木蓄积量达38.8万立方米,乔木林蓄积量达90.1立方米每公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固碳能力进一步增强。

摸清家底 人人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践行者

林场建场之初,造林树种比较单一,主要以松类、刺槐、侧柏、栎类为主。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帮助下,林场开展了大量引种试验工作,先后成功引种了水杉、日本落叶松、刚火松、班克松、华山松、玉兰、马褂木、七叶树、金钱松、玉铃花、红松等30多个优良树种,部分树种已进行小规模造林,为优化林分结构、丰富树种组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摸清鲁山植物资源家底,2019年,林场与山东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对鲁山植物多样性进行全面普查。历时3年多,共采集植物标本3500余份,鉴定维管植物1180余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为紫椴、野大豆、中华结缕草、二叶舌唇兰;山东省珍稀濒危植物25种),为全省科学开展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评价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林场正在筹备《鲁山植物志》的编撰出版工作。

丰富的植物资源,吸引了野生动物繁衍生息。2021年,在营林区安装15处红外相机成功开启了森林秘境之眼,已观测记录到豹猫、画眉、红隼、白鹭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22年,林场百余种昆虫和植物标本成功亮相市科技馆和市城乡规划展览馆。鲁山有如此多科目种类的动植物,是65年来鲁山林场对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的成果,也是其作为“鲁中动植物王国”之称的重要原因,更是鲁山人践行“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体现。

鲁山林场还是山东省首批、淄博市唯一处原地保存库。2016年,淄博鲁山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获批建立。多年来,他们自主扩繁珍稀濒危植物工作成效明显。实行“保存库+专职管护人员+林场技术人员+高校专家”四级管理制度,层层落实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控责任,常态化开展调查监测、数据库维护管理、采种育苗。

“林二代”李德山同志带领年轻技术人员不断钻研探索珍稀植物扩繁技术,耗时10余年时间成功繁育了北五味子、无梗五加、葱皮忍冬等珍稀濒危植物,为全省珍稀濒危树种扩繁进行了有益探索。

不断夯实自然资源生态安全

在鲁山人的心中,绿水青山不仅是“饭碗”,更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每年长达8个月的森林防火期内,沙沟营林区护林员、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薛希亭和他的同事们默默坚守在最偏远、最艰苦的林区一线。对他们来说,变化的是林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始终坚守的则是作为绿水青山守护者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近10余年来,鲁山林场实现了零火情,先后被授予“国家、省、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

除百余名一线护林员外,林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组建了100人的专业扑火队,成立了巾帼服务队等;实施高风险森林以水灭火工程,累计铺设输水管网19.34公里,修建大型防火水池4座、防火塘坝18座,埋设储水罐50个,安装林火视频监控8套、语音警示卡口180余处、防火宣传标牌120余块;

同时,持续开展防火安全宣传“五进”“森林防火百日安全”“防火安全月”活动,与林区林缘居民签订森林防火“三禁承诺书”,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提高;建立了林场与附近乡镇、企事业单位、村居森林火灾预防联防联控机制,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

“有害生物”防控,对林场来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2010年,为遏制松材线虫病在林场传播扩散,鲁山林场举全场人力物力财力,用时三年成功拔除松材线虫病疫情。

如今,林场逐步建立健全了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人员岗位责任制,常态化精细化网格化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松阿扁叶蜂、日本松干蚧、双条杉天牛等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监测,每年累计完成监测面积100.8万亩次,科学精准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实现了“有虫不成灾,有病不成害”的防控目标。

鲁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李兵说:“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论,一代接着一代干,保育好鲁山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以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环境助力美丽生态淄博建设。”(新华社分析师 贾明义)

责任编辑:admin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2022 十安热线 版权所有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图片等内容,版权归来源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蜀ICP备2020037269号 返利APP返利软件电影<报废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