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力量:纵览葛兰女士的生涯与贡献
新中国第一代女播音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亦是一代人心中的“祖国的声音”——这些头衔都被赋予在一位名叫葛兰的女士身上,原名王静蓉,现已年近九旬,继续在中华女子学院担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授职位。
葛兰的职业生涯可追溯到1951年,当时她年仅18岁,在对播音这一职业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通过考试加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了她的播音员的生涯。初入该行业,葛兰曾有这样的理解,“播音员就是念稿子广播”。然而,随着年复一年的实战经验积累,她逐渐认识到,一名播音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
她最初的工作主要是担任《记录新闻》、《新闻和报纸摘要》等节目的播音员,由于她的声音清晰、洪亮,和充满感染力,被誉为一代人心中的“祖国的声音”。尤其在抗美援朝期间,她以极其缓慢属且清晰的语速,忍受巨大压力,不分日夜地向志愿军战士们传递最新的新闻。葛兰回忆道:“坐在话筒前,必须全神贯注,丝毫不能大意,这时你的声音已不属于你而属于党和人民。”
然而,葛兰并不满足于她已有的成就,仍不断学习、练习并提高自己的播音技能。她还做出了勇敢的决定,在工作之余,更是专门到北京师范大学旁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课程,寻求新的领域的突破。
遗憾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的丈夫夏青被下放劳动,葛兰也受到了波及,不得不中断了她的播音工作。然而,当大浪过尽,明天依旧灿烂,葛兰很快又重新出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播音名单上,与全国的听众们再次交流。当时点滴的插曲,都彰显了她坚韧的职业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听众,让她的名字一再被声誉大振。
现如今,虽然年近九旬,葛兰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热情,继续教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不断培养新一代的播音人才。她曾经说过:“播音员是一个永远不会退休的职业。”她一辈子都致力于用声音为祖国和人民服务,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播音员,她都被公认为一位女性的榜样。
历经艰难坎坷,沉默之声再度响起—葛兰老师的一生可谓用声音为祖国和人民服了一辈子,也用智慧为学生和后辈传授了一辈子。这样的传承,周而复始,未来可期。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