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太医郑州素朴中医院孟毅教授:脉压差大,提示血管变硬,那脉压差小,说明什么?
云太医郑州素朴中医院孟毅教授,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知名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巡讲专家,擅长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梗后恢复、顽固性失眠等内科疑难杂症。
在门诊时,孙某前来就诊。他30多岁,测量血压后发现,高压为110mmHg ,低压却接近90mmHg,脉压差仅20左右。正常健康成年人的脉压差通常处于30-50mmHg 之间,显然,孙某的脉压差过小。
孙某一脸担忧地询问孟毅教授:“孟教授,我知道脉压差大可能意味着血管硬化,那我这脉压差这么小,是不是生病了?”
孟毅教授耐心解释道,虽然当前孙某的血压数值看似正常,但脉压差过小,必须引起重视。测量血压时,血压计会显示两个数值,分别是高压(收缩压)和低压(舒张压),而脉压差就是高压减去低压的差值。
心脏收缩时,将大量血液泵入大动脉,此时大动脉扩张,血液对其管壁压力达到峰值,这便是收缩压。当心脏舒张进入休息状态,大动脉依靠自身弹性回缩,推动血液流向像外周小动脉这类 “下游分支”,当大动脉壁对血液压力降至最低,就形成了舒张压。
一般而言,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老化,大动脉弹性降低,心脏泵血时缺乏缓冲,收缩压升高;同时,大动脉弹性减弱,推动血液的动力变小,舒张压降低,进而导致脉压差增大,这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较为常见,通常意味着大动脉血管硬化。
而脉压差变小,主要与外周小动脉阻力增高有关。外周小动脉负责将大动脉的血液输送至全身,若因肥胖、精神压力大、运动量少等因素,致使外周小动脉出现阻碍,血液分流不畅,那么大动脉在舒张期就需加大力量输送血液,从而导致舒张压升高。
并且由于阻力的存在,心脏泵出的血液无法顺畅分散,收缩压升高幅度受限,最终使得脉压差变小。这种情况常见于青年高血压患者,多与不良生活方式及精神压力过大相关。
在中医药调治方面,孟毅教授认为,对于孙某这类因不良生活方式和精神压力导致脉压差过小的患者,可从整体进行调理。
比如,对于因肝郁气滞、情志不畅引起的血压异常,采用疏肝理气的中药方剂,像柴胡疏肝散加减,通过调节情绪、疏解肝郁,改善身体的气血运行。
对于痰湿内阻导致外周小动脉不畅的情况,运用健脾化痰的药物,如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帮助健脾祛湿、化痰通络,减轻外周血管的阻力。
同时,孟毅教授还建议孙某改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合理饮食,减轻精神压力,配合中药调理,定期监测血压,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血压异常状况。
最后,孟毅教授特别叮嘱大家,千万不要因焦虑自行盲目用药。血压相关的治疗用药必须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都存在差异,只有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开出的药方,才能安全有效地改善病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