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洪流,来半天妖尝尽一条鱼的滋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品尝到的每一道美食,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能体现的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在全国的大街小巷,有很多不同主题的餐饮品牌都非常火爆,比如半天妖在各地的很多门店都很受食客欢迎,其实人们喜欢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文化历史。“鱼儿乐,鱼儿悲,水里生,火里毁,天生一道佳肴菜,舍身满足人间美”,你知道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这段话是赞美哪种美食的吗?
1919年,郭沫若回四川探亲,途经万州,曾在沙河子(今万州沙河街道)吃过烤鱼,对此赞不绝口。烤鱼是近些年来备受人们青睐的一道美食,我们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常能看到像半天妖这些知名的烤鱼门店都十分火爆。而人们现在吃到的美味烤鱼,将鱼先腌后烤再炖,取传统川菜与重庆火锅的用料精华,调制出麻辣、酱香、香辣、豆豉等几十个不同口味,边吃边以小火持续煨,酱料汤汁慢慢沁入鱼肉,外焦里嫩、香味浓郁、辣而不燥、营养丰富,颇受食客青睐。烤鱼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不断传承创新,半天妖、万州、巫山这些烤鱼门派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饮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烤食鱼类的记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万州、巫溪、巫山等三峡地区的先民结网捕鱼,用以裹腹。而历史上的万州曾因多泉多鱼被称为“鱼泉县”。万州出土的战国青铜器“虎钮錞于”,镌刻有反映两千多年前巴人渔猎生活的“鱼纹”。《重庆市万州区志》记载,商周时期的万州中坝子遗址,位于万州区小周镇涂家村一组,灰坑出土大量鱼骨、木炭等,这也是万州人民用火烤鱼的一个见证。这就是现如今我们吃到像半天妖这些美味烤鱼的起源,是不是感觉,一尾烤鱼竟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就着历史的味道,吃得更香了。
虽烤食鱼类历史悠久,但烤鱼的制作技艺却起源于南宋的一场战争。相传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蒙古(元)军入侵,攻克了中原诸城。他们以压倒性的兵力一路打到川东。 不过,到了万州天盛城,他们却迟迟无法攻下,所以只得进攻天盛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城市的食物耗尽了。当时,天盛城主帅上官魁和他的儿子上官明杰率领士兵在后山开辟了一条密道,派人从竹溪河中取水。有一个岗头君,名叫姜尚(部队里的炊事员),非常擅长水,他趁机顺流而下钓鱼,上岸生火烧烤,烤的时候,他撒了盐,感觉到一股奇怪的香味。随后,士兵们纷纷效仿姜尚,下河捕鱼烤鱼。由于城池长期被围困,守城的士兵经常通过暗道顺竹溪河捕鱼,带回天生城做烤鱼。虽然后来城毁人亡,但烤鱼的技艺却一直流传至今。
饮食文化创新的核心是“新”,即开启不同寻常的思考,琢磨别出心裁的点子,采取别开生面的方法,获得新奇独特的结果。设想一下,如果古时候的烤鱼放在如今的餐桌上,大家必然会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那么为什么半天妖这些现如今十分火爆的烤鱼门店却被受欢迎?那是因为他们在传统的烤鱼技艺上根据人们的口味需求进行创新,而所有创新的基础,是对烤鱼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因为半天妖深知,做菜和做人一样,不能忘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