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古今文化一览
大兴善寺为唐密之祖庭,始建于晋武帝泰始二年(226年),原名“遵善寺”,在隋文帝开皇年间赐名为“大兴善寺”,此名一直延用至今。
2023年7月4日,北大博雅客座教授、国际易学联合会地理环境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唐清元先生与文管张先生前往大兴善寺瞻仰学习古人的优秀建筑及宗教文化。
西安大兴善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兴善寺西街,离咸阳机场约40公里,离咸阳站约30公里,离西安北站约25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在历史的长流中,大兴善寺经过数次拆毁和修复,现存的较古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最初占地面积达到26.1万平方米,现存建筑群多为明清所造,为五进院落,早就不如以前。第一次被毁是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宋代,稍有修复。顺治五年,川陕总督平安纳又率文武官僚施资大修,历十余年始竣工。康熙年间,又经历了工程最多的修复,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第二次被毁是在清同治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
大兴善寺在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非常兴盛,很多印度僧人来长安传教及留学,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的痕迹依旧残存。据碑文记载,大兴善寺与大慈恩寺、大荐福寺共称三大译经道场,极为尊贵,也是古代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隋开皇年间,当时优秀的有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在此弘法;唐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尊者先后来到寺院翻译经典,传授密法。后有一行、惠果阿阇梨传承弘扬,形成华夏独有的密法——唐密。空海和最澄将唐密带到日本、韩国,再传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日本流传的密法后来被称为东密、台密,但为感应故与稻荷之流有所结合,二者略有不同又是同宗。故大兴善寺是唐密之祖庭的地位毋庸置疑。
大兴善寺坐北朝南,建筑精美,东西各有配殿,如地藏殿、韦驮殿、功德堂等。周围环境优美,自然风光宜人,松柏成荫,盆景众多。特别在大兴善寺的大雄宝殿后面有一条百年紫藤,树龄大约120年、树干4米、树干周长约95厘米、冠幅14米,值得一观。
寺院里还有多个餐厅、茶馆和商店,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购物、休息和享用美食的好地方。其中“方丈同福”茶楼可以饮茶休息,还有一些佛教书籍可以供人请购。寺内的结缘处还提供了大量免费的佛教经文供游人及信士翻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佛教历史、文化和宗教活动的机会。
就资料记载,大兴善寺大兴善寺在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1984年4月,陕西省佛教协会翻新寺院。1985年,大兴善寺成为西安市佛教协会的会址所在地。西安大兴善寺不仅是古老优秀的历史宗教场所,同时也是一个给人们享受宁静和舒适的精神栖息地。(图文:杨依依)
相关文章: